河南大叔古巷里编箩筐引围观身旁放大水盆却是这手艺的关键所在
看着这一个个做工精细的筐子,你是不是也会被吸引住了?这就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之一,过去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用品,哪怕是现在在很多农村集市上,这样的筐子都是非常常见的,而在很多城市里,更是变成了艺术品,身价倍增。
在河南开封的一条千年古巷“双龙巷”里,作者看到了已经70岁的司孝正大爷在那里认真的编着东西,这就是跟了大爷一辈子的手艺活——柳编。只见大爷坐在街边的一个角落里认真的编着筐子,不时的吸引了很多路人围观。还有不少年轻人看着大爷在编筐子,不停的给大爷拍照。
和司大爷简单的聊了两句后,作者得知大爷15岁就学会了这个手艺,可以说很多时间都是靠着这门手艺吃饭的。大爷编筐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大水盆子,在编筐过程中,因为柳条的韧性的特点,所以要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水中进行了,这样才能让筐子编出来的时候显着紧凑整齐。这水盆也是大爷编筐的秘诀所在了。
司大爷出身在农村,在年轻的时候,就跟着老师去学这门手艺,那个年代这个手艺就是吃饭的饭碗,而在农村的很多地方都有编筐的手艺人。而现在,会这种手艺的也越来越少了。说到这里,大爷不禁的感慨道,这手艺不挣钱,还要有耐心,现在愿意学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少了。他现在每天在城市里出摊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挣钱,而是要把这门手艺让更多人看到。
边说着,司大爷又开始 认真的编起了筐子,简单交流中,作者明显感受到大爷对于这门手艺的一种情怀,从小学手艺,中间有几年因为特殊原因放弃了几年,在年纪大了后又重新拾起,这是作者拍摄的不少手艺人都遇到过的相似的故事,而在故事之中,他们都有着对自己所学手艺的一种特别的感情。
因为在那仔细的编筐,而编筐的手法娴熟而又惊艳,使得很多来巷子里逛的人都会询问下价格。大爷编的筐的价格不高,甚至比一些农村集市上的价格还要低些,而大爷给的理由是,年龄大了,过去摆摊、走村串户是为了养家糊口,现在摆摊不光是为了挣钱,也是为了自己生活充实点,把手艺活继续传下去。
不大的摊位前摆满了大爷的筐子,这些都是大爷自己编的,每一个筐子都需要用半天的时候,有的还需要一两天的时间,可见这门手艺是多么废功夫的。但对于大爷来说,这编筐子过程中的乐趣是别人无法理解的,而作者问到大爷出摊的时间的时候,大爷也表示其实很随性,看天不错了出摊时间长些,天不好了不一定会出摊。
司大爷的摊在作者拍摄的时候,不时的有路人光顾,而且有不少孩子在摊前,大爷都会给他们科普一些自己的这门手艺,让很多城里的孩子对于这门手艺有了大概的印象,这时候大爷是非常热情的。其实对于大爷来说,可能卖出去的多少并没有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传统手艺要重要。各位网友,你家还有这样的筐子没呢?